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4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大师在流浪,你们在干吗?

李跃公号 冰川思享号 2019-04-05

李跃

作家,诗人,媒体人。出版有散文集、随笔集、评论集多部。用文字与这个世界对谈。

专栏文章:

《我们要感谢世间万物,唯独不需要感谢贫穷》

《不计房产与收入,你觉得你属于哪个阶层?》

《当真正的新闻与文学死去,我们的世界注定平庸》



最近,关于“流浪大师”的几段视频在网上流传甚广,相信你也在很大概率上看过。

 

视频中,这位衣衫褴褛,一脸沧桑相的标准流浪汉,要么在路灯下诵读《战国策》、《尚书》、《左传》等国学经典,要么坐在马路边与人侃侃而谈商业见解与当下局势,思维清晰,气度从容,真有满腹经纶的现代隐士之风。


▲“流浪大师”在路边读书(图/网络)


他的身世自然引人好奇。网上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其人姓沈,今年54岁,复旦高材生,曾为公务员,因父母妻女在车祸不幸丧生,给他造成沉重打击,人生态度发生剧变,遂以流浪拾荒看书为生。


另有一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因为倡导“垃圾分类”,每天捡收废品而被他人认为脑子进水,后来被单位劝退病休,自此干脆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文言阁主甚至为他做了一篇传记:


沪地有颠沛于道者,姓沈,通四书而明五经,博古史而知今事,漂落街头,拾荒为生。沈公常怀左传、国策之书,读于道旁。路人遇而奇之,闻其谈侃,音准而不俗,论妙而存理,诚乃高士。于是争摄视频,传之抖音,至己亥仲春,风靡网络。


  

01

 

我见过关于他的一个最新视频,是他对着镜头说,“感谢网友对我的关心,我没有授权任何人进行直播……请大家不要对我进行任何资助,我不需要,我只想过自己平静的生活,我愿意过自己艰苦的生活,这是我的追求。我不需要别人可怜我,我只需要得到尊重,就这一条……



仅就这一点而言,他的认知确实超过了许多人,或者说,他的生命境界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他已经活得非常坦然、透彻。是的,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已,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种生活方式,这才构成了世界以及生命的丰富与斑斓。所谓快乐、满足,很多时候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没有也不需要一个标准答案。

 

不由想起了当年红遍网络的“犀利哥”。

 

2010年2月的某一天,犀利哥穿着那套此后在网上被无数人浏览过的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长长风衣,像个模特一样表情冷峻地走在宁波街头,一位当地网友在试用新买的相机时,无意间抓拍到了他的这个形象,并随后将其上传到论坛上。


▲“犀利哥”(图/网络)


他那犀利的眼神,酷似郭富城的长相,迅速在网上窜红,成为网红的一代鼻祖,风头盖过了当时的芙蓉姐姐与凤姐。甚至,他的形象传到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和英国,英国还专门因此报道了他,将他评为“中国最酷的男人”。

 

媒体也很快扒出了他的身世。犀利哥,原名程国荣,江西人。一说因为妻子过世后离家出走,一说婚后跟姐姐、姐夫出去打工,期间说自己要去别的地方找事做,自此和家人失去联系。

 

原因在这里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出名以后,在媒体的帮助下,犀利哥回到了家,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回家后的犀利哥表情依旧冷峻,但商业运作却热情地拥抱了他。时装领域首先向他抛出橄榄枝,让他担任时装队经理。接下来,各种商业机构均找上门来请他代言,他甚至参与出演了林志颖、姚笛主演的电影《变身男女》。

 

但是,因为犀利哥性格内向,不愿多接触人,更不习惯对着镜头,被刻意包装的他反而失去了以往的神韵。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犀利哥之美在于自然野生,如果人工圈养就是对其扼杀。”


几年后,他给家人留下了一封信,又从家中跑了出去,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也许,对他来说,流浪才是适合他的生活方式——这并不奇怪,根据媒体报道,国外也有一些人甘愿放弃优渥的生活,选择做一名流浪汉,以此作为对世俗生活的反抗。


某种程度上,美国作家、自然主义者、《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离群独居瓦尔登湖畔,也是一种身体与精神的出走与“流浪”。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小屋(图/东方IC)


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了一位隐居长沙岳麓山的“奇人”。他叫唐国明,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没有去找工作,租了岳麓山下一间8平方米的房间,一住就是15年。


这15年里,他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用“考古”的方式复原《红楼梦》,出版了一本叫《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书。二是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并宣称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


这也是一种与常人迥异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现实世界。



02

 

是的,正如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一样,每个人也理应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每一种不伤害他人的生活方式都应得到尊重。


进一步说,从他们身上,我们是否也应当得到些许体悟,那就是,对待生活,我们是否也应当秉持一种更率性、更奔放的态度?

 

人们常说生活在别处,其实就是风景在别处。世界何其辽阔,大地上隐藏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可是,很多人往往被囚禁于限定的地理的也包括思维的方格内,生活像钟摆一样单调,最终连探究视野之外事物的激情也被消磨掉了。


所谓庸常,大概就是这样吧。


▲“流浪大师”读国学经典


我在想,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具体而琐碎的,但我们在承担这份具体与琐碎的同时,还有没有可能使生命获得日常经验之外的辽阔与丰富?


我们当然不必真的去“流浪”,去标新立异,但要学会给一成不变的生活增加一点变量,一份不期而遇的意外之喜;学会在机械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并创造那些生活表层之下容易被忽略的价值,在关心物价、关心收入、关心每个月水电账单的同时,学会用心感受一下这个世界。


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并不理解认同的生活方式保持必要尊重,学会对未知事物保持好奇的心态与探究的冲动。这与现实生存无关,与心灵的疆域有关。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继三亚之后,东北人纷纷涌入这座城


80年代的食堂,学校是怎样管学生吃饭的?


95后冲入股市


股市行情又来了!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